虽然地球 70%的面积被海洋覆盖,但 90%的海洋世界仍处于未知状态。作为辅助人类探索海洋的工具,水下机器人便瞄准了这 90%的未知世界,它能对水下的目标进行探测与识别,并且做出定位对周围的物理信息进行采集、拍摄、上传以及抓取等。
不过,高昂的成本一直是影响水下机器人向消费级领域拓展的重要障碍。比如近期中国海军在南海捕获的美国水下机器人,其售价约在 15 万美元左右。而随着人们对水下世界探索的热烈追求,便捷化、小型化的廉价水下机器人已成为该行业消费级产品的主流方向。
“我们的团队就是想要利用自身在视频处理技术上的优势,打造价格亲民的消费级水下影像机器人,给潜水爱好者、海洋探索者等带来便利。”约肯机器人 CEO 李之勤表示。据介绍,约肯机器人的第一代水下机器人“蓝水一号”在明年 4 月份对外的销售价格可控制在 1 万人民币左右。
目前,很多硬件产商的产品定价都是寄希望于市场的大规模采购,以降低成本,但很多企业可能在还没有接到单的情况下就已经“奄奄一息”了。对此,李之勤告诉动点科技,之所以能把军工级的产品做到消费级的价格,主要还是在于约肯机器人有一个良好的上下游供应链和“社区级”的合作方,他们已经跟上海交大、上海海事大学等展开了战略合作。
在中国,水下机器人多是科研机构在研发,进入这一行业的公司也很少,像我们之前报道过的也只有 深之蓝 、 鳍源科技 、 博雅工道 寥寥数家。而这些也都是采用 ROV 的操控方式,即通过线缆连接定点作业遥控。“蓝水一号”亦是如此,其最大的下潜深度为 100 米。
虽然该操作方式能实现数据的实时传送,抗干扰能力也较强,但是想想要带着一大捆的缆线去(像“钓鱼”一样)操控水下机器人也是非常头疼的一件事。另外一种利通过跟踪人身上的声呐信标并用视觉算法进行自动追踪跟拍的 AUV 水下机器人则相对较为便利,但是我们都知道在液体介质里蓝牙跟 Wi-Fi 都是无法实现数据传送的,所以这种操作方式并不能做到实时的数据传输。但是李之勤补充道,目前在类似室内游泳池的浅水区域“蓝水一号”也可以实现无缆操控。
另外,机器人想要在水下“存活”并且能自由的“玩耍”,就需要考虑很多的环境因素,如海水腐蚀、海水压强等,对硬件材质有着很高的要求。李之勤介绍,“蓝水一号”采用了类似战斗机座舱的水密耐压壳体技术,保证了密封舱以及密封舱内的电子电路在最大下潜深度的运营,目前该公司已和一家有军工背景的厂家合作,研制出针对水下机器人的特殊的密封材料。在推进系统上,“蓝水一号”则是采用了国外的无刷防水电机和高端电调解决方案,可以轻易实现前进后退、上浮下沉。
然而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海底游的机器人,其最主要的还是在于软件的集成跟数据的搭载上。这就类似于人的大脑,只有储存、学习越多,才能更聪慧。在李之勤看来,这也是“蓝水一号”的特点。李之勤表示,约肯机器人团队的优势在于图像技术,“蓝水一号”的核心算法,包含水底航拍过程中的图像识别算法以及对动态自适应调整算法都融合在软件系统中。核心数据采集也是通过传感器传送给这样处理模块,通过运算单元可以轻易地把机器语言转化成人眼可以识别的数字、图像,再通过线缆传到水面控制平台。
谈及视频及影像,不能不提的就是 VR,将来约肯机器人也会与 VR 产商合作,增强用户对水下世界的沉浸感体验。不过李之勤表示,目前的首要任务还是获取用户,以租赁和售卖水下机器人的方式获取盈利,之后再进一步的做出产品升级,创造水下视频内容、建立社区,搭起一个前端的产业生态链。
目前,约肯机器人还是在用自有资金进行研发,明年四月份左右“蓝水一号”将批量生产,在约肯官网及 eBay 上售卖。
题图来源于网络